园区概况
更多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现有面积237.3平方公里(含合作共建),实有人口152万,户籍人口连续五年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5万余人,户籍迁移以人才引进为主,占总引入入口比例的77%。形成“一区四园”(高新南区、高新西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发展格局。
2022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5.8亿元、增长3.0%,占成都市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6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2亿元,同口径增长15.3%;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连续5年保持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2022年在17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6名。2023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5.9亿元、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占全市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亿元、增长13.7%,增速位居全市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3.7%,已成为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最好、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区域。
成都高新区招商引资
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凸显,竞争实力强。以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通过21条重点产业链助推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1)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外引”英特尔、戴尔、富士康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内培”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14家、专精特新企业49家,形成芯片、显示屏、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第1、全国第5,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2022年,175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800亿元、约占全省50%。
(2)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
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建有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赛诺菲、倍特、蓉生等300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近5年生物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均增速,2022年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
(3)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主攻数字文创、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三大细分领域,聚集数字经济企业13万家,集齐“BAT”“TMD”头部企业拼图,建设腾讯、阿里等六大龙头生态圈,涌现出“王者荣耀”“哪吒”等现象级文创产品,近5年数字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达11%,2022年实现营收1431.4亿元、同比增长8.9%。
成都高新区项目规划
成都高新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创新活力足。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定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已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65家、占全省1/4;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320家、占全省30%。
(1)成都高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揭牌运行。在全国率先推出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攻关产业“卡脖子”问题,已有电磁环境适应等11个项目成功揭榜。
(2)成都高新区育强科技创新企业。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布城市机会和企业优质产品“两张清单”,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占四川省20.7%、成都市35.4%。聚焦上市企业实施“每年10家、5年倍增”计划,上市及过会企业56家、占全省1/4。
(3)成都高新区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确立“5年3000亿”的产业基金目标,2022年已注册基金704亿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盈创动力模式”,累计为1.2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超过820亿元,相关经验被国务院全国推广。
成都高新区投资环境
成都高新区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开放水平高。
(1)成都高新区着力“优环境”。
成都高新区荣获“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大奖,全国首创“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交流推广。已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34家、占成都市42.5%,2022年外资到位14.55亿美元、占成都市56%。
(2)成都高新区着力“建平台”
成都高新区建成新川创新科技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国别合作园区,中国—欧洲中心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开放平台,成为欧洽会永久会址。
(3)成都高新区着力“强自贸”。
成都高新区自贸试验区以四川省自贸试验区1/4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自贸区60%的新增企业和87%的外商投资企业。着力“聚人才”。已汇聚各类人才总量超过75万人,近两年引育中外院士5名,入选国家级人才19名。
园区地图及周边设施
- 高速
- 港口
- 机场
- 物流
- 生活
园区详情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